第二百四十二章 娓娓道来



    轩辕澈勾起一抹笑容,茉歌的说辞倒真的挺高明的,层层渐进,加上气势上颇胜一筹,大有一派名家的风范。若是两国有纠纷之时,派她出面谈判倒是一个不错的主意,轩辕澈坏坏地想着。

    “既然娘娘您说百姓赋税已经过重,为何还要多加一道商品税?岂不是更加加重了百姓的负担。”户部尚书出言问道。

    茉歌看了过去,这个还算是有点脑子,懂得从她的法文里挑毛病。

    茉歌笑说,“轩辕为了维持高额的军需,在田赋上增收了多重的税赋,将田和赋的等级各划分为九等,如华城的田为五级,而赋则为一或二级,苏城的田为九级,其赋却为六或七级。离王朝越远征得越重,明显就是不公平的。你们都知道天子脚下乃繁华之地,所以,要倒过来,越是离京城近,征税越要比边境轻。你们作为最主要的课税对象,在田赋方面,很明显是剥夺了贫苦百姓的利益。在数据显示是二八分成,你们二,而百姓八,你们收入极高却缴税极少,把所有的赋税负担都转嫁在广大贫苦百姓头上,你们认为公平?还不如重新定法,你们享受了百姓这么多年的贡献也该回馈一下,所以你们八,百姓二,对百姓而言,他们的赋税降低了。”

    “我们一向重农桑而轻商业,其实,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赋税来源,在于商不再于农。轩辕的税法对商人加倍征利税降低了商人的积极性,索性把这层税赋也减低。其实真正带给国库的是流转税而非最后的得利税。就拿货币来说,流转得越快,创造的社会财富就越多。而商品经过多个流转环节都在增值,对每个环节都在征税,税赋又低,若是你在完成一笔一百两的交易中,官府拿走一两你是绝对不会有意义的,而商品在流通中,这样的税多如牛毛,不但鼓励了商业的发展,而且还可以给国库带来滚滚不断的税源。”

    “岂有此理,照娘娘所言,岂不是我们都成了最重要的纳税人?剥削百姓不可以,就可以剥削我们吗?”一名大臣气得吹胡子瞪眼睛,双眸灼灼地等着茉歌。

    茉歌冷笑,“这个社会本来就是能者多做贡献,你想过你一年从国库拿走多少俸禄没有?你想过你拿到手里的钱是哪里来的没有?树上摘的还是天上掉的?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殿上静了片刻,轩辕澈和南舒文脸上都带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。暗自赞叹,虽然听过茉歌的分析,不过在大殿上这样锉锵有力地讲出来又另有一番气势,让人折服,这些都是他们所想不到的事情。【……爱奇文学www.i7wx.com !~最快更新】

    “好,就撇开赋税这方面不说,科举选拔呢,贫民和贵族怎么能平等竞争?”户部尚书厉声问。

    “对,选拔人才不分等级,平民和贱民哪来的资格对贵族指手画脚。”有人附和,本来镇定的群

    臣中因为这点而骚动,茉歌实在是不明白,贫贱对他们而言真的那么重要,刚刚讲到赋税的时候没有见他们反弹的这么厉害。

    “平民和贱民中也有可用的人才,应该同等视之。”

    “贱民就是贱民,哪能和贵族相提并论。”

    茉歌冷笑道,“若是继续以打压贫民,有多少人才会被埋没在尘世中,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,卫明寒卫将军,他出身贫苦,属于贱民阶层。若是没有他,你们能在这里大吼大叫,华灯一上就歌舞升平么?”

    有的人开始脸色不佳,红一阵,黑一阵,看着龙椅上的轩辕澈冷如冰霜的脸,都有一种寒风直吹的感觉。轩妃娘娘为何如此的难缠?可偏偏她说的言辞犀利,一针见血,他们根本就没有办法反驳。

    “敢问娘娘说过民以食为天,那如何才让百姓丰衣足食?”

    “重农桑!”

    “何为重农桑?”

    “重视农桑等生产事业,朝廷应降下诏令,要求各级官员和百姓,讲究农田厉害,兴修水利,大兴农利,并制定一套奖励人民的方针,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参与。”

    “不许官员自荐地方官,这是什么道理?”

    茉歌目光扫向他,官员自荐,是增加你们结党营私的机会吧,也不想想轩辕澈有多憎恨官官相护,从某些意义上讲,她还算是提早给他们打个醒。...

    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