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七十章 筹措资金



    窗口市,机场附近的临时租赁的厂房里,谈话还在继续。

    “我还是不太相信国内的发展会有那么快,我知道高校里面有自动化专业,毕竟现在聘请的国内工程师就是在这些学校毕业的。”谈到了企业以后的发展,这种重要的战略性问题,袁光华非常的重视,赶紧跑去洗手间洗了把脸清醒一下,回来继续聊。

    苏景祯现在解释不了短短的二十年,国内的gdp从现在的第七一下就窜到了第二,这说出来没人信,就算是最乐观看待国内经济的人都没这样的信心。

    而为什么能蹿起来,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国内培育了大批的知识人才,各个行业的,你都能找到相对应的人来去做具体的工作,而不是面对一群文盲欲哭无泪。

    不过这也有利有弊,有利的一方面先不说,弊端嘛,就是什么行业只要国内真心的想去做了,就迟早能把它做成烂白菜。

    拿碳素纤维来说吧,早年大概是在九八年前后,苏景祯自己买过个网球拍去锻炼,当时一个美帝的品牌,采用的就是所谓的碳纤拍框,八百多软妹币一个。

    到了十年后,苏景祯在一次逛街的途中,发现了同牌子的网球拍,还是碳素纤维的拍框的,要价只要两百多了,这还是进口品牌,要是国产品牌估计还能低个一百几十的。

    可想而知碳纤,特别是低端碳纤的行情被国内的厂家糟蹋成了什么样子,当然这方面苏景祯是喜闻乐见的,钱总不能让你歪果仁赚去了吧,大白菜大家抱着一起吃就是了。

    “不是说一流企业定标准、二流企业做品牌、三流企业卖技术、末流的做产品么,你就当我们现在就开始部署买技术好了。”苏景祯也不知道怎么劝服自己表舅,只能忽悠着来。

    “好像是有那么一点道理,那回头我可是要好好的整理那些日本人的资料,别不能让他们走的时候还带走了调试过程产生的资料。”

    袁光华想想外甥这么做其实也是有一定道理的,毕竟做产品到最后都是会遭遇到同行的竞争,而且作为生产企业,这样的竞争还挺激烈的,相反做技术的话,面对的竞争面就会少点。

    “我不是要厂里现在就不做这个,而是不要把投资的重心放在产品上面,随时的关注市场,一旦利润减低了,就立即撤出,到时候趁着还值钱,就把生产线给卖了,之后就可以直接转去做解决方案,帮人设计生产线什么的,这样才可以保证利润率不会降下去。”苏景祯并不是要立即关闭自动化生产线的厂房,而是未雨绸缪,这个必须要说清楚。

    “嗯,两手准备,我现在就要趁着外国设备价格高,赶紧卖了,然后不能随意的扩张这个工厂的规模,防止到时候掉头难,要让人随时观察市场的动向,一旦出现降价潮,就要考虑更改企业发展路线。”袁光华洗了脸之后,意识清醒了许多,一点点的把外甥话里的主旨提炼了出来。

    “生产未必要离开的,到时候看利润,我主要的意思是不要扩张得太大。”苏景祯补充说明,他还真的是怕自己表舅现在感觉这个行业赚钱容易,立即就增加人手,又从国外购买大量的设备回来,扩张开了头,想要停下来就不是那么容易的。

    “我明白了,对了景祯,你要建造的那些生产线现在都已经全部调试完毕了,而且那边的厂房建设也差不多要完成,主体建构已经盖好了一部分,我和你爸商量过,已经把机器运过去安装调试了,应该在这个月就可以试运行生产了。”

    苏景祯听了,不由在心里概叹,这窗口速度还怎不是白说的,这才多久?厂房就建起来了?带着感叹与疑惑,他追问道:“这么快?混凝土都没凝结吧?”

    “这只是工业区的一部分,先用钢结构厂房对付着用,等那些混凝土大楼建起来了,再看情况是不是搬迁,不然镀锌钢板还有塑料粒都已经到货了,不生产放在那也不是办法,先造一批产品出来看看情况先。”

    袁光华这边也是没办法,毕竟现在都五月了,日本那边的订单是一点都还没开始做呢,万一等到交货期的时候产品做不够,那就坑了。...

    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